當前位置:首頁 新聞資訊 專題專欄 淮安市建設樞紐城市專題 綠色交通
今年以來,市交通執法支隊注重問題導向,運行水上交通一體化“云派單”監管新模式,運用信息化手段分析研判轄區港口船舶污染防治動態數據,將檢查任務以“云端”方式下達給現場執法單元,形成大數據信息研判、指揮調度、執法監督三合一的高效“一體化”執法,聚力開展交通運輸行業污染防治工作。
一是扎實開展港口領域生態環境突出問題自查自糾、港口和船舶領域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治等專項行動,鞏固省環保督察反饋問題和長江經濟帶警示片披露問題整改成效。
二是推進登輪檢查、檢測工作。分解2023年港口船舶污染防治監管任務指標,持續加大船舶污染防治登船檢查、船舶燃油快速抽檢力度和頻次,依法查處各類違法違規行為。開展船舶燃油檢測1146艘次,已完成省任務指標的114%,船舶登輪檢查3600艘次,完成省任務指標的120%;船載危險貨物登船監督檢查1223艘次,完成省任務指標的244%。
三是進一步推進船舶水污染信息監管系統運用。開展全市港口碼頭船舶污染物接收轉運處置能力綜合評估,通過船舶污染物流動接收船不間斷地為京杭運河過往船舶提供生活垃圾、污水等污染物免費接收服務,提升船舶污染防治公共服務能力。督促港口企業按照《江蘇省內河船舶污染物接收設施建設指南(試行)》等要求配置船舶污染物接收設施,全面推行船舶進出港報告管理機制,嚴格執行到港船舶先遞交污染物后作業要求,推進“船-港-城”一體化治理建設,京杭運河沿線港口船舶污染物轉運、處置率均保持在95%以上。牽頭推進船舶水污染接收、轉運、處置閉環管理,今年以來,全市各港口碼頭累計接收船舶生活垃圾1.7萬艘次(46噸)、生活污水1.1萬艘次(2216立方米)、含油污水469艘次(34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