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漣水縣聚焦“四張”名片,把擴大內需、促進消費作為著力點,加強文旅產品開發,完善消費公共服務,豐富文旅消費業態,推動文旅高質量融合發展。
一是開發產品、打造精品,激發文旅消費新動能。堅持出精品和出人才相統一、抓創作和抓環境相貫通,不斷放大淮劇“漣水現象”,開發消費產品,打造消費精品,爭取省逐年獎補資金80萬元,打磨提升《村里有個管得寬》,赴省委黨校、恩來干部學院、鎮江、泰州、鹽城、宿遷等地演出,擴大“朋友圈”,增強遠來近悅吸引力;圍繞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創作歌曲《一代風流》《典亮幸?!?、歌舞《廉政謠》《我們都是雷鋒》、小戲琴書《七月七》《萬事通》、小品《安全是天》《餡餅陷阱》等作品,在保灘周集村、南集范蕩村、朱碼街道李集村等地舉辦“四季村晚”,推動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帶動地攤小賣、地方小吃、地方特產集聚發展,豐富“夜生活”,促進“夜消費”,激活“夜經濟”。實行“以需定供、區域互送”“政府端菜、百姓點單”,扎實開展送戲下鄉活動,活躍農村文化消費市場,借助省紫金文化藝術節平臺,主動承接揚州市木偶研究所、南通市藝術劇院、常州市滑稽劇團等院團,在縣文化藝術中心展演了木偶劇《東方白鸛》、越劇《風梅圖》、滑稽戲《萬象歸春》等經典劇目,輻射帶動周邊住宿餐飲、商業零售的繁榮。充分發揮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等文化場館價值功能,系統推出“感黨恩惠民生”——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3周年文化惠民演出、“點亮星夜樂享時光”新時代文明實踐暨文旅推廣季、“情滿中秋緣來有你”相親大會、親子時光漣圖故事會、國學講座、博物知旅等系列產品,讓群眾在家門口分享藝術精品,為群眾提供雅俗共賞的消費需求。
二是深耕藝景、打造場景,厚植文旅消費新優勢。堅持場館聯動、景館聯動、縣鄉聯動,聚集人氣,釋放消費煙火氣。舉辦“齊樂龍龍漣漪地好運連漣年味集”非遺展示暨年貨大集,組織游藝、非遺、美食、特產等50個攤位,歷時3天時間,呈現供需兩旺的市場態勢,形成點上有風韻、線上有風光、面上有風景的聚合效應。組織第二屆城市露營草地音樂嘉年華,吸引縣內外10萬余名市民游客體驗觀光,《學習強國》《人民日報》《淮安日報》等10多家央媒、省媒等相繼報道轉載活動盛況。會同石湖鎮舉辦挑花節,推出踏青游、觀光游、賞花游,服務指導周集村舉辦老周說媒,童話森林、璞趣園舉辦篝火晚會,金雞坨舉辦皇媒婆相親大會,紅窯舉辦大青湖啤酒文化節等主題文旅活動,打造一體化綜合消費場景。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5周年華誕,在中秋國慶兩大節日期間,充分利用金秋文化藝術月展示平臺,設置了潮市大集、文藝演出、民俗游園、趣玩街區、非遺展示、機器人表演等版塊,把休閑娛樂、觀光體驗、樂享購物、美食餐飲等場景貫穿節慶活動始終,以“鄉村四時好風光”為主線,發展農事研學、田園野趣、帳篷露營、鄉風民俗等鄉村旅游,重點推出近郊游、短途游、親子游,用吃住行游購娛的煙火氣帶動人氣火爆、消費旺盛。
三是聚焦產業、豐富業態,釋放文旅消費新活力。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大力發展“遺產+旅游”“展覽+旅游”“演出+旅游”“音樂+旅游”等業態,建立主客共享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間,加速“旅游+”向“+旅游”轉變,推進工業旅游、鄉村旅游、紅色旅游生態旅游等業態創新發展,拓寬旅游供應鏈,延伸旅游產業鏈。依靠科技手段,發展智慧旅游,利用手機導入AR“云宇宙”數字技術,以虛擬場景照進現實的方式,為游客沉浸式、交互式體驗五島湖、金雞坨等景區。謀深快推一批具有引領性、支撐性、示范性的標志性項目,有力提高漣水文旅產業層次和質量。服務金雞坨創建國家4A級景區,完成兒童水世界樂園項和現有民宿改造提升項目,為今世緣旅游景區投資9500萬元所實施的工業旅游觀光體驗項目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務,利用南北結對幫扶政策,在溧水開展漣水文旅資源專場宣傳推介活動,形成“多方參與,共同建設,成果互享”效果,實現旅游普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