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淮安區緊扣抓黨建促鄉村振興部署要求,在轄區14個鎮(涉農街道)分別組建鎮級鄉村振興公司,通過公司實體化運作、市場化經營,強化村集體資產資源統籌利用,進一步增強村集體經濟造血功能。
鎮域統籌促抱團。該區出臺《關于組建鎮級鄉村振興公司的指導意見》,從架構設置、組建流程和運行機制等方面筑牢“四梁八柱”。召開專題會議部署推進,制定工作清單,明確18項重點任務,建立“周調度、月總結”推進機制,劃定時間表和路線圖,推動鄉村振興公司及時組建、有效運行。按照黨委政府領航、市場主導、社會參與等方式,以鎮域為單元,統籌推進所轄村以集體合作社為主體聯合投資組建鄉村振興公司,隸屬所在鎮街管理,具有獨立法人資格,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確定內部管理機構。建立鄉村振興公司統一開展產業規劃、生產經營、技術推廣、品牌培育、市場拓展“五統一”運行制度,實行“1+N”抱團發展模式,打破行政村地域管轄壁壘,推動鎮域范圍產業發展步調一致。
整合資源強動能。該區深入開展村情大排查大起底,逐村建立土地、能人、產業等5類資產資源清單,在摸清底數、充分研判的基礎上,由鄉村振興公司牽頭制定鎮級整體產業發展規劃和各村具體計劃,增強資源利用效率。加強村集體資產集約化經營管理,騰挪舊村部、老學校、農村設施大棚、閑置廠房等村級固定資產67.62萬平方米,通過整合改造、委托經營、發包租賃等方式加強資產統籌運作,實現“騰籠換鳳”,變閑置資產為高效經營性資產。加強涉農資金項目統籌投放,根據鄉村振興公司發展需求確定使用方向,今年以來,整合中央、省級新一輪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扶持項目資金2000萬元,集中建設芡實深加工、冷鏈物流等項目。鞏固放大公共空間治理成果,注重向土地要效益,大力開展村集體土地整合攻堅行動,堅持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引導各村集體及時與農戶簽訂流轉協議,穩妥有序推進土地規模化整合。截至目前,共整合91150畝土地(水面)至村集體名下、村平295畝,預計到年底村平集體經營性收入可增收15萬元。
集中經營提質效。該區圍繞資產盤活、產業發展、鄉村經營、工程承攬等經營方向,推進鄉村振興公司實體化運作。加強鄉村振興公司與各類農業公司對接合作,實行種子、農藥、化肥等農資集中采購,制定村集體自主經營稻麥種植畝均成本參考標準,以規模經營優勢推動每畝地每年可節約成本支出150元左右、下降17.4%,有效提高經營利潤。依托鄉村振興人才黨支部,邀請32名優秀企業家、能人大戶擔任公司“發展顧問”,經常性提供公司運行和生產技術等指導,幫助解決管理、營銷等難題100余件。指導鄉村振興公司統一商標注冊和包裝設計,推進“一鎮一品”建設,打造“山陽夢”“水墨博里”等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今年以來,開展“紅色直播”等助農品牌營銷活動92場,累計銷售750萬元,進一步打響該區農產品品牌,推動村集體和農戶“雙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