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前屋后,方寸之地,不再只是農家院落,而是孕育著增收希望和鄉村活力的“微經濟”體——金湖縣的庭院經濟正以其獨特魅力,成為鄉村振興戰略中一抹亮麗的色彩。近年來,江蘇省淮安市金湖縣將庭院經濟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通過政策引導、產業賦能和文旅融合,讓農家庭院變身“增收園”和“風景線”。
庭院“微經濟”,鄉村增收新引擎
近日,金湖縣前鋒鎮舉辦了一場以“激活庭院‘微經濟’ 結出鄉村‘致富果’”為主題的協商議事活動,現場氣氛熱烈。庭院經濟,指的是農民以家庭為單位,利用住宅院落及周邊資源,從事小規模種植養殖、鄉村旅游、農產品加工等生產經營活動,以此增加收入的一種經濟形態。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不斷深入,挖掘鄉村內生動力、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已成為關鍵課題。大力發展庭院經濟,探索其新業態、新模式與新路徑,有助于充分釋放其在促進農民增收、美化人居環境、繁榮鄉村文化等多方面的綜合效益。
在前鋒鎮淮武村,盛夏的農家院落里,一方方精心打理的“小菜園”綠意盎然,黃瓜藤蔓舒展、生機勃勃。這些庭院角落不僅提升了村莊“顏值”,更成為村民增收的“聚寶盆”。在鎮黨委引領下,淮武村積極探索“庭院經濟+產業發展”新路徑,將閑置地塊改造為蔬果園,并搭建起市場橋梁。村黨總支與縣城生鮮商超“美家達”達成合作,建立上門收購機制,讓村民自產優質蔬菜直通市場。
共建共享、技術賦能,從“一處美”到“處處美”
鄉村振興離不開有效的治理基礎,金湖縣各村鎮不斷創新治理模式,為庭院經濟的發展營造了良好環境。
福壽村積極創新,開展“小院板凳議事會”,充分發動群眾參與,共同協商治理難題。依托該平臺,村里還組織“小板凳”“‘鄰’聚力”“庭院課堂”“板凳課堂”等活動,用于政策宣講、民意收集和答疑解惑。截至目前,“小院板凳議事會”已吸引360多名黨員群眾參與,舉辦議事活動40余次,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80多個,調解矛盾糾紛40多起,累計服務群眾超1000人次。
三園村則堅持黨建引領,設立1個黨總支和2個網格黨支部,將組織體系延伸至基層“神經末梢”,通過深化空間治理,已成功打造120戶美麗庭院,一戶戶院落花木環繞,綠意茵茵,引人入勝,村容村貌顯著提升。
同時,金湖縣高度重視庭院經濟的科學規劃與有序發展。2025年5月,該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聯合戴樓街道辦事處及規劃咨詢公司,走進官塘社區開展“規劃師下鄉”活動。本次活動以“規劃賦能鄉村振興”為主題,采取“政府+企業+社區”三方聯動機制,把專業規劃服務直接送到田間地頭,助力鄉村空間優化與可持續發展。
近三年,金湖縣緊密結合自身實際,深度借鑒“千萬工程”經驗,打造“布局合理協調美,種樹栽花綠化美,環境宜居清潔美,熱心公益行為美,家家幸福和諧美”的美麗庭院,通過多元“美”的融合,從“一處美”轉變為“處處美”,共同編織出生態宜居鄉村的“大美”圖景。
如今的金湖,庭院經濟已如一顆顆璀璨的明珠,散布在鄉村的各個角落。這些庭院不僅改變了村容村貌,提升了農民收入,更重要的是,它們正在重塑鄉村的文化自信和發展理念。當越來越多的農家小院變成創意工坊、民宿客棧、特色果園,金湖的鄉村逐漸從傳統農耕走向農文旅融合的多元發展之路。鄉村振興,正在金湖的庭院里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