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新聞資訊 專題專欄 淮安市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專題 工作進展
近年來,我市重點圍繞輕工、紡織、冶金、化工、建材、機械加工等行業,深入實施“淘汰落后、老舊更新、綠色轉型、產品提檔、布局優化”五大行動,著力推進傳統產業設備更新、智轉數改、綠色轉型,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形成新質生產力,引領高質量發展之路行穩致遠。
聚焦設備更新,夯實產業發展基底
今年5月,市工信局印發了《關于組織摸排2024年度傳統產業煥新重點項目的通知》,明確要求各縣區對2024年度淘汰落后和退出低端低效產能裝備、關停退出低質低效企業、傳統產業老舊更新改造項目、傳統產業綠色化改造項目、服務型制造升級示范項目、傳統產業重點創新產品等7類項目形成清單。此外,我市還圍繞鞏固提升“去產能”和環保督察整改成效、持續推動落后工藝裝備關停退出等方面制定了年度重點任務,有序推進傳統產業煥新升級。
基于此,我市迅速開展摸排檢查,組織開展2024年重點工業行業落后生產工藝裝備排查和淘汰工作,累計排查企業638戶,對印染、鑄造、電鍍等重點行業,組織開展“回頭看”檢查,依法依規、穩妥有序推動重點行業領域落后產能加快退出。
淘汰落后,更要鼓勵先進。我市印發《淮安市推動工業領域設備更新行動方案》,建立《淮安市老舊裝置更新改造計劃清單》,圍繞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四個方向,全面摸排2024年在建和擬建的設備更新技術改造項目,分行業、分類別建立全市設備更新改造項目庫,滾動管理,按周調度,著力補齊質量、管理、環保、安全等產業發展短板,推進生產工藝和設備的改造升級、更新迭代。
加快“智改數轉”,賦能產業轉型升級
我市深入實施智改數轉網聯等行動,把數字經濟作為企業轉型升級的“必修課”,用好用活工業強市引導資金,推動各類資源要素向企業集聚,引導企業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全面推進生產組織創新、工藝創新、市場創新,實現“制造”向“智造”轉型。
強化引領,助力企業提檔升級。我市分批募集評選優質專業服務機構,逐一上門為重點工業企業免費開展“智改數轉網聯”輔導診斷,并多次召開專題培訓會、貫標會,就“智改數轉”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多維度為企業生動闡述,量身定制轉型升級方案,進一步為企業“智改數轉”理清了思路,提振了信心,規上工業企業輔導診斷實現全覆蓋。聚焦創新載體建設、省“1650”產業體系協同攻關、創新產品首購首用等方向,組織編制重點技術創新導向計劃項目69個,深入推進企業提檔升級。截至目前,江蘇協誠科技一體化智能涂裝生產線、漢邦科技超臨界流體色譜系統等2家企業產品獲批省首臺(套)重大裝備認定,麒祥高新微反應技術連續法制備高品質生物基橡膠新材料獲批省“1650”產業體系協同攻關項目資金支持。
“真金白銀”破解轉型痛點難點。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需要投入大量資金。我市積極組織企業申報各類設備更新政策支持,著力提升企業高端化、智能化水平,促進傳統制造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盈德氣體、邁爾汽車、雙環齒輪等6戶企業項目成功獲批設備更新國債支持,支持資金合計1.67億元。淮鋼高爐綠色低碳升級改造、今世緣南廠區技改擴能等20個項目成功入選工信部第一批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專項再貸款清單,貸款金額49.2億元。天合光能、榮芯半導體、天鵬鋰能等3家企業9個項目獲首批省制造業貸款貼息支持。
推動綠色轉型,厚植綠色發展底色
我市以鋼鐵、化工、建材等傳統產業和高耗能行業為重點,強化能耗監管,引導企業用綠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快綠色科技創新和先進綠色技術推廣應用,持續降碳減排增效,全方位、全過程發展綠色生產力。深入推動實施淮鋼特鋼高爐綠色低碳升級改造、今世緣沼氣鍋爐制汽等節能降碳改造項目35個,總投資超30億元。今年共培育市級綠色標桿企業102家,組織共創草坪、紐泰格、正大清江等17家企業申報國家綠色工廠,55家企業申報省級綠色工廠。
大力推進產業集群建設。全面摸排全市鑄造、鍛造、精加工、電鍍、熱處理、模具加工等產業配套能力,編印了《淮安市先進制造業配套能力白皮書》,開展市級產業配套中心評選工作,綜合評出“經開區電鍍中心”“淮陰區模具加工中心”“盱眙縣鑄造中心”等首批市級產業配套中心6個,引導縣區將分散的產業配套企業集中到中心,依托配套中心優勢,服務全市制造業高質量綠色集聚發展。
我市加快清理低質低效項目,加大要素資源盤活儲備,持續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和產出效益。同時,嚴格做好傳統產業新招引項目研判,嚴把關口,引進更多符合淮安發展需要的好項目、大項目。
如今,淮安逐步擺脫了傳統的重工業和低端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全市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綠色發展實現多點突破,產業向“新”而行、向“綠”而興的步伐愈加穩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