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新聞資訊 專題專欄 淮安市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專題 政策文件
淮政發〔2024〕10號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各委辦局,市各直屬單位:
《淮安市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實施方案》已經市政府九屆第31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淮安市人民政府
2024年5月23日
(此件公開發布)
淮安市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實施方案
為全面貫徹落實《江蘇省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蘇政發〔2024〕41號),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市場為主、政府引導,鼓勵先進、淘汰落后,標準引領、有序提升,實施設備更新改造、消費品以舊換新、回收循環利用、標準引領四大行動,拉動有效投資,激活消費潛力,促進節能降碳,提高經濟循環質量和水平,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力爭到2027年,工業、建筑、交通、農業、科教、文旅、醫療、能源、環境等領域設備投資規模較2023年增長30%左右;重點行業先進產能比重大幅提高,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分別超過90%、75%;高質量耐用消費品市場份額顯著增加,資源回收循環利用水平持續提升,廢舊家電回收量較2023年增長30%以上,報廢汽車回收量較2023年增長90%以上。
二、實施設備更新改造行動
(一)推動制造業設備更新與技術改造
1.加快重點行業技術改造。推動冶金、化工、建材、輕工、紡織、機械等重點行業設備更新升級和工藝流程優化改造,加快淘汰落后低效設備、超期服役老舊設備。對標國際先進更新食品、新能源光伏、汽車零部件、新一代信息技術、新型裝備制造等行業一批高技術、高效率、高可靠性設備。每年組織實施400個以上設備更新相關技術改造項目,對符合條件的制造業項目貸款給予貼息支持,對實施技術改造且年度設備投入達到一定標準的企業給予最高500萬元補助。到2027年,工業領域設備投資規模較2023年增長30%以上。(市工信局牽頭負責,各縣區人民政府、園區管委會落實屬地責任。以下均需各縣區人民政府、園區管委會落實屬地責任,不再列出)
2.推動企業“智改數轉網聯”。加快工業互聯網建設和普及應用,推行“上云、用數、賦智”普惠性服務,滾動實施智改數轉三年計劃,加快推動設備聯網和生產環節數字化改造,打造一批智能制造車間(工廠)、工業互聯網平臺、星級上云等示范企業。到2027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分別力爭超過90%、75%。(市工信局牽頭負責)
3.加快制造業綠色低碳轉型升級。分行業分領域實施節能降碳改造,加快構建綠色制造體系。開展重點用能企業綠色發展專題培訓,應用推廣節水、節能、環保等先進技術裝備,推動電機、泵、變壓器、鍋爐等重點用能設備更新換代,開展重點用能單位能效“領跑者”行動,進一步提升重點行業用能設備能效水平。加快實施淮鋼高爐綠色低碳升級改造等節能降碳改造項目,能效力爭達到標桿水平。對不新增土地、以設備更新為主的技術改造項目,推廣承諾備案制,簡化前期審批手續。優化廢棄電器電子處理企業布局,落實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企業資格審查和許可要求,簡化審批流程、推行精準評估,支持發展一批廢棄電器電子處理企業。到2027年,新增省級以上綠色工廠30家。(市工信局牽頭,市生態環境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4.推動重點行業企業安全更新改造。推動化工企業對使用年限較長和能耗、排放、安全、技術指標落后的老舊生產裝置更新改造,不斷提高生產裝置穩定性、設備可靠性、工藝安全性、技術先進性。持續實施化工(危險化學品)企業老舊裝置更新改造三年行動,全面排查在役裝置、加強監督檢查,依法依規淘汰不達標設備。到2027年累計更新替代30臺(套)以上老舊化工裝置,鋁加工(深井鑄造)企業累計完成3臺(套)以上固定式澆鑄爐和3套鋼絲繩深井提升系統裝置設備更新改造;鋼鐵企業煉鐵工序和煤氣柜操作區操作系統更新改造1家以上;重點粉塵涉爆企業設施設備更新15家以上,鋁鎂金屬粉塵企業工藝改造11家以上。(市應急局牽頭,市工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加快能源和環保領域設備更新
5.加快能源領域設備更新。加快推動到期燃煤機組退役關停,支持老城區煤電機組退城進郊。合理布點實施熱電聯產,推動煤電機組“三改聯動”,優化骨干電網建設。鼓勵并網運行超過15年或單臺機組容量小于1.5兆瓦的陸上風電場開展改造升級。到2027年輸配電設備更新投資力爭達7億元。(市發改委牽頭,市供電公司按職責分工負責)
6.加快生態環境領域設備更新。實施廢水、廢氣、固廢等污染物處理設施升級改造,鼓勵重點排污單位更新改造污染源自動監測設備。到2027年更新提升4個斷面監測水站、1個飲用水源地水質自動監測站、12 個大氣監測站點儀器設備、縣區檢測機構設備149臺(套)。(市生態環境局牽頭負責)
(三)推進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領域設備更新
7.推動老舊住宅電梯更新改造。統籌安排、穩步推進既有住宅加裝電梯,支持按規定使用住房公積金加裝電梯和使用住宅專項維修資金加裝更新電梯。推動使用15年以上老舊住宅電梯安全評估及隱患整治,加快更新不符合現行產品標準、安全風險高的老舊住宅電梯。到2027年累計更新、加裝老舊住宅電梯127臺。(市住建局、市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8.推進既有建筑和施工設備節能改造。加快對使用年限長、能效低、節能潛力大的建筑能源設備(包含供暖、通風與空調系統冷熱源設備、輸配系統、末端空氣處理設備等)、外墻保溫系統、外門窗系統、照明設備等進行更新改造。結合老舊小區改造,持續提高基礎設施節能環保綠色建材應用比例。淘汰更新高污染、老化磨損嚴重、技術落后的建筑施工工程機械設備。鼓勵使用新能源、新技術工程機械設備和智能建造設備。到2027年完成公共機構既有建筑節能改造面積60萬平方米以上。(市住建局、市機關事務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9.推進城市生命線更新改造。加快液化石油氣充裝站對標更新建設、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建設以及城鎮供水廠和居民小區二次供水、污水處理、供熱設施設備更新。加快消除住宅小區消防設施設備隱患,開展消防設施設備檢測評估,全面排查、分類整改,推動住宅小區更新改造存在問題隱患的消防設施設備。完善配套物聯智能感知設備加裝和更新,配套搭建監測物聯網,鼓勵安裝智能化感知設備,推動重點公共區域和道路視頻監控等安防設備更新。力爭到2027年完成供熱設施設備更新項目5個,累計完成更新改造投資4.1億元。(市住建局、市應急局、市消防救援支隊、市國聯集團按職責分工負責)
10.推動環衛設施設備更新。加快推進生活垃圾處理設施設備、環衛車輛、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設施設備等更新,統籌生活垃圾分類收集、中轉貯存及再生資源回收設施建設。到2027年完成3條以上既有生活垃圾焚燒廠生產線超低排放改造、12座以上生活垃圾轉運站、可回收物分揀中心、滲濾液處理等環衛設施設備提升改造。(市城管局牽頭負責)
(四)推動交通運輸設備更新
11.推動運輸車輛設備更新。加大公共領域新能源車輛推廣應用,支持老舊新能源車輛和動力電池更新換代,到2027年全市公交新能源比例達到85%,新增和更新新能源公交車350輛、更換動力電池1500個,有軌電車架修項目更新計劃8880萬元,電車儲能電源更新改造項目計劃1.04億元。推動老舊營運柴油貨車淘汰更新,對國III及以下排放標準柴油貨車淘汰給予獎補,2024年底基本淘汰國III及以下排放標準柴油貨車,鼓勵有條件地區淘汰國IV及以下排放標準營運類柴油貨車。(市交通局、市工信局、市公安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商務局、市交通集團按職責分工負責)
12.推動船舶設備更新。加快高能耗高排放老舊船舶報廢更新,鼓勵淘汰船齡達到老舊河船年限的內河航運船舶。推動新能源和LNG等動力船舶應用,鼓勵新增或更換港口拖船、公務船等優先使用新能源,不斷擴大低碳燃料、可持續燃料在航運業應用。(市交通局牽頭負責)
13.推動港口設備更新。持續推進港口岸電設施和船舶受電設施安裝和升級改造,完善新能源動力船舶配套基礎設施。加強港口作業機械電氣化改造,機場擺渡機優先選用新能源裝備,在交通工地推廣裝載機、挖掘機、推土機、壓路機、瀝青攤鋪機、平地機、打樁機等新能源改造運用。鼓勵新增、更換和改造更新應用新能源和清潔能源的港口作業機械、港內車輛、海事巡查等裝備。(市交通局、市應急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推動農業農村裝備設備更新
14.推動農機設備更新。推進耗能高、污染重、作業損失大、安全性能低的老舊農業機械報廢更新,加大耕、種、管、收、烘等環節的農機裝備更新力度,加快高效低耗智能農機推廣應用。到2027年報廢聯合收割機800臺(套)、插秧機200臺(套)。(市農業農村局牽頭負責)
15.推動農業設施設備更新。開展示范園區農用設備更新行動,推廣數字化、標準化、智能化設施設備應用。支持各地開展種植、畜禽、水產等現代化農業生產和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烘干等設施設備更新。到2027年,力爭改造提升2萬畝老舊設施棚室,實施3萬畝池塘標準化改造,開展40個規模養殖場設施設備提檔升級,改造智能綠色產地烘干中心20個。(市農業農村局牽頭負責)
(六)推動教育文旅醫療設備更新
16.推動教育領域設備更新。更新置換一批高校、職業院校(含技工院校)先進教育教學與實習實訓設備、科研儀器設備。按照中小學學科教學裝備配置標準,添置更新一批中小學理科實驗室儀器設備、信息化教學設備。到2027年累計更新設備2萬臺(套)以上。(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科技局、市體育局、市文廣旅游局、各省屬和市屬院校按職責分工負責)
17.推動文旅設施設備更新。加快景區景點、鄉村旅游重點村等區域內部數字化、智能化移動端升級改造,推動索道纜車、游樂設備、演藝設備、景區智能設備等更新提升,推廣人工智能、虛擬現實、智能穿戴等技術的應用,到2027年累計更新文旅設施設備4臺(套)以上。(市文廣旅游局牽頭負責)
18.推動衛生健康領域設備更新。加強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推動醫療機構開展病房改造,補齊病房環境與設施短板,推進醫療衛生機構裝備和信息化設施迭代升級。鼓勵具備條件的醫療機構加快醫學影像、放射治療、遠程診療、手術機器人等醫療裝備更新,支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增配CT等設備,到2027年力爭更新260臺(套),信息化設施更新9000臺,每年更新率均達25%左右。(市衛健委牽頭負責)
三、實施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
19.開展汽車以舊換新。嚴格執行機動車強制報廢標準和車輛安全環保檢驗標準,依法依規淘汰符合強制報廢標準的老舊汽車。鼓勵開展各類汽車促銷活動,支持各地開展新能源汽車“三走進”“六下鄉”活動。鼓勵有條件的縣區發放汽車消費券,支持汽車置換更新。鼓勵金融機構降低汽車消費貸款首付比例和利率水平,加大汽車消費金融支持力度。力爭每年限額以上汽車銷售企業新增數增長5%以上。到2027年全市新能源汽車登記注冊量占比力爭達40%。加快推進充電樁、儲能等設施建設和配套電網改造,補齊縣城、鄉鎮充電設施建設短板,加強城市停車設施建設,將充(換)電設施用地納入公用設施營業網點用地范圍,鼓勵對充(換)電設施給予建設運營補助。到2027年實現淮安境內國省干線公路服務區充電設施全覆蓋,全市新能源車樁比達到2:1。(市商務局、市工信局、市住建局、市發改委、市交通局、市公安局、人民銀行淮安市分行按職責分工負責)
20.開展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實施非標電動自行車清理整治,依法查處非法生產、銷售、改裝行為。結合電動自行車安全隱患全鏈條整治行動,組織開展電動自行車及蓄電池以舊換新工作,有序淘汰非標電動自行車,推動電動自行車電池溯源管理。鼓勵支持生產商、經銷商讓利開展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鼓勵有條件的縣區發放電動自行車換新消費券。(市消防救援支隊、市應急局、市公安局、市工信局、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1.開展家電產品以舊換新。加大優質家電銷售企業引進和培育,拓展消費新模式新業態。支持各地開展綠色節能家電和家電“以舊換新”專項促消費活動。完善縣域商業體系和家電銷售與服務網絡,推進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支持開設家電以舊換新專區,提供價格立減、取舊送新、免費安裝等“一站式”服務,引導商家積極開展無理由退換貨服務承諾。積極爭取中央和省級專項補助資金,統籌市級商務發展資金對綠色節能家電進行消費補貼。到2027年累計實現家電以舊換新160萬臺。(市商務局牽頭,市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2.推動家裝消費品換新。組織開展家裝促消活動,促進“互聯網+家裝”“互聯網+二手家居”等新業態新模式發展。鼓勵有條件的縣區通過發放家裝消費券、組織開展家具家裝下鄉等方式推動家裝消費品換新,鼓勵金融機構提供低息信貸產品。支持居民開展舊房裝修、廚衛等局部改造,推動家裝樣板間進商場、進社區、進平臺。(市商務局、市民政局、市住建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實施回收循環利用行動
23.完善廢舊產品設備回收網絡。支持城市再生資源二次分揀中心項目建設,提升再生資源回收與垃圾分類回收“兩網融合”功能,適時調整《淮安市再生資源體系建設2012-2035中長期規劃》,促進再生資源回收行業集約集聚發展。鼓勵有資質回收拆解企業與電商平臺開展戰略合作,合理布局社區回收網點、街道中轉站、區縣分揀中心,規范建設17家二手車交易市場,完善全市再生資源回收循環利用體系。到2027年再生資源回收企業備案數超600家、綜合分揀中心數量超8個。推廣使用回收小程序,加快“換新+回收”“送裝+拆收”“線上預約、線下回收”“以車代庫”等新模式發展。支持建設油煙機、熱水器等新九類廢舊家電回收拆解處置中心,發展逆向物流體系。保障廢舊物資回收車輛合理路權。力爭到2027年,廢舊家電回收量較2023年增長30%以上、達180萬臺,報廢汽車回收量較2023年增長90%以上、達2萬輛。(市商務局、市工信局、市發改委、市市場監管局、市公安局、市城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4.加大廢舊產品設備回收力度。開展廢棄汽車治理和報廢機動車回收行業專項整治行動,鼓勵報廢汽車回收企業提供上門取車、代辦注銷等便捷服務。加強對報廢汽車拆解產生的一般固體廢物及危險廢物的全過程監管。鼓勵建立退役新能源設備拆除、拆解、運輸、回收、利用處置“一站式”服務模式,逐步構建以電池制造企業、第三方回收方為主體的規范化電池回收體系。(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公安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交通局、市城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5.促進二手商品交易便利化、規范化。落實小型非營運二手車交易登記跨省通辦、一網通辦政策,加強“江蘇省汽車流通信息服務(二手車)系統”建設應用,穩步擴大二手車出口規模。推動建設集中規范的二手商品交易市場,推廣使用二手車交易app,持續優化二手車交易登記管理。加強二手商品交易平臺企業信用體系建設,支持電子產品生產、銷售企業和有資質回收拆解企業拓展二手鑒定、交易、翻新維修等業務。支持建設精品二手家電市場和廢舊家電“公物倉”,對“公物倉”回收平臺中經維修可繼續使用的家電,可采取置換、調撥方式循環使用。(市商務局、市機關事務局、市發改委、市市場監管局、淮安海關按職責分工負責)
26.有序推進裝備再制造和梯次利用。組織開展機電產品再制造行業規范企業申報工作,有序推進再制造和梯次利用。提升汽車零部件、工程機械、機床、辦公信息設備產品等再制造水平,推動發動機、工業機器人等新興領域再制造產業發展,到2027年培育一批再制造領軍企業。推動風電、光伏等關鍵零部件設備再制造,推動廢舊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到2027年再生材料在資源供給中的占比進一步提升。(市發改委、市工信局牽頭負責)
27.推動資源高水平再生利用。支持退役風電、光伏設備循環利用項目建設。組織開展廢鋼鐵、廢塑料等再生資源綜合利用行業規范企業申報工作,大力招引下游利廢企業,提高鋼鐵、貴金屬等再生資源利用率,促進資源循環再生利用產業集聚化、規模化發展,布局培育一批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基地和骨干企業,再生材料在資源供給中占比顯著提升。進一步提升廢棄電子電器產品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水平,落實對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的政策支持。落實相關稅收政策及征管措施,推廣資源回收企業向自然人報廢產品出售者“反向開票”等措施。(市發改委、市生態環境局、市商務局、市稅務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實施標準引領行動
28.推廣能效、排放、技術標準應用。鼓勵企事業單位積極參與能效、排放、安全等地方標準制修訂工作。結合節能宣傳周、全國“質量月”等活動,強化標準宣貫。對照國家重點行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全面推進清潔生產。嚴格執行我省新制定(修訂)的能耗限額、產品設備能效、污染物排放等地方標準和相關領域能效標桿水平和基準水平,加強節能標準應用實施與監督檢查。(市市場監管局、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生態環境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9.強化產品技術標準引領。圍繞淮安產業特色,積極參與省級電動汽車、智能網聯汽車、動力電池、儲能、光伏、電動自行車等產業發展標準的制定完善。推動碳標簽、重點產品碳足跡認證等標準體系建立,推動有關企業按照省有關標準積極開展產品碳足跡碳排放核算。嚴格落實汽車、電動自行車、家電、家裝等消費品在安全、健康、性能、環保、檢測等方面的標準,促進消費品以舊換新。貫徹消費品質量標準,嚴格質量安全監管,普及家電安全使用年限和節能知識,提高質量安全治理水平。強化節能監察,嚴格落實《高耗能落后機電設備(產品)淘汰目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要求,督促用能單位淘汰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落后設備。(市市場監管局、市工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30.貫徹落實資源循環利用標準。根據省統一部署,落實大宗固廢回收利用、新興產業廢棄物循環利用、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標準以及廢棄光伏組件綜合利用、廢舊電池性能評估及回收再利用等標準規范。鼓勵各行業社會團體制定和實施資源循環利用團體標準。支持企業、行業協會、科研院所加大在智能電網、新能源汽車、碳排放等領域國內、國際標準的實質性參與力度。支持資源循環利用標準化試點建設。(市市場監管局、市發改委、市商務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市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建立工作協調推進機制,負責分析研判,定期開展調度,制定年度任務和政策清單,強化統籌協調、推動省市縣聯動,協調解決工作中的具體問題。市各有關部門和單位強化協同配合,分行業、分領域制定實操措施和任務清單,逐步完善“1+N”政策體系。各縣區要建立相應工作機制,推動各項任務落實落細。(市各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加大財政政策支持力度。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超長期特別國債、地方政府專項債等國家資金支持符合條件的設備更新、以舊換新、循環利用和標準提升等項目。積極爭取省制造強省建設、衛生健康、生態環保、現代農業發展等專項資金,對工業、醫療衛生、農業等領域的設備更新給予補助支持。統籌國家、省、市相關財政專項資金,更好發揮財政資金牽引和撬動作用,綜合運用財政獎補、財政貼息、擔保費補貼、政府采購等多種工具,加大對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支持力度。統籌市商務發展等財政專項資金用于支持汽車、綠色節能家電以舊換新,縣區配套制定消費品以舊換新促進政策和實施細則,強化財政資金全過程、全鏈條、全方位監管。通過豐富供給、財政補貼、稅收減免、發展汽車后市場等措施,促進汽車梯次消費、家電更新消費。落實政府綠色采購政策,推動黨政機關、教育、醫療衛生等公共機構加大綠色產品采購力度。指導企業落實引進先進技術設備免征關稅、購置節能節水和環境保護等專用裝備所得稅抵免、重大技術裝備進口、合同能源管理項目所得稅和資源綜合利用等稅收支持政策,持續優化納稅服務,確保優惠政策“應知盡知”“應享盡享”。(市財政局、市稅務局、市商務局、淮安海關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優化金融支持。積極爭取國家、省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用好用足相關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激勵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重點領域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項目的金融支持力度。綜合運用綠色債券、融資擔保、貼息、風險補償等金融工具和政策措施,合理確定貸款利率,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的信貸投放力度。鼓勵融資租賃參與教育、衛生健康等重點領域設備更新。鼓勵金融機構加強對大宗耐用消費品以舊換新的金融支持,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前提下合理確定首付比例,簡化辦理流程,創新綠色金融產品與服務。(人民銀行淮安市分行、金融監管總局淮安監管分局牽頭,市政府辦、市財政局、市工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加強要素保障和創新支撐。加大用地、用能、環境容量等要素保障力度,對符合條件的項目依法依規給予用地指標保障,符合市級用地計劃支持條件的項目,在市級用地計劃安排時優先予以支持。鼓勵企業開展技術創新、強化創新支撐,聚焦高效節能產品設備生產制造、資源循環利用、高端裝備再制造,開展共性關鍵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積極培育高端裝備制造、智能家居、健康家居、新能源汽車、再生資源精深加工等龍頭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每年組織實施市級技術創新導向計劃項目50個以上,列入省新技術新產品推廣應用目錄的企業新技術新產品20個以上,引導企業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市資規局、市科技局、市發改委、市工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加大宣傳引導。持續開展“幸福滿淮·安心消費”等各類促消費主題活動,加強政策宣傳解讀,營造良好社會氛圍。選樹一批優秀項目、典型案例,推廣一批可借鑒、可復制的先進經驗。充分運用廣播電視、新媒體、電商平臺等渠道加大耐用消費品安全使用、以舊換新宣傳力度,引導消費者增強安全環保可持續的消費觀。(市各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附件:淮安市2024年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任務清單
淮安市2024年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任務清單
序號 | 領 域 | 2024年推進任務 | 牽頭責任部門 | 聯系人及電話 |
一、實施設備更新改造行動 | ||||
1 | 工業 | 完成工業領域設備更新相關技術改造項目400項。 | 市工信局 | 陳麗華 83750218 李正國 83750692 |
2 | 新增智能制造車間(工廠)20家以上。 | |||
3 | 更換達到設計使用年限或未規定設計使用年限但實際投產運行時間超過20年的化工裝置20臺(套)。完成1家煉鐵工序和煤氣柜操作區操作系統更新改造;重點粉塵涉爆企業設施設備更新10家,鋁鎂金屬粉塵企業工藝改造11家。 | 市應急局 市工信局 | 關正娟 83508073 李 東 83750685 | |
4 | 能源和環保 | 輸配電設備更新投資1.8億元。 | 市發改委 | 段明祥 83605207 |
5 | 更新提升4個斷面監測水站、縣區檢測機構設備75臺(套)。 | 市生態環境局 | 杜建新83665021 | |
6 | 建筑和市政基礎 設施 | 更新電梯(含整機和零部件更新)25臺(套)。 | 市住建局 | 施偉林83566517 |
7 | 完成公共建筑節能改造面積15萬平方米。 | 市機關事務局 | 左文軍 83605701 | |
8 | 完成供熱設施設備更新項目1個,累計完成更新改造投資0.43億元。 | 市國聯集團 | 戶 航 83750637 | |
9 | 完成1條以上既有生活垃圾焚燒廠生產線超低排放改造、12座以上生活垃圾轉運站、可回收物分揀中心、滲濾液處理等環衛設施設備提升改造。 | 市城管局 | 楊 艷 83346721 | |
10 | 交通運輸 | 更換新能源城市公交車輛100輛,更換城市公交車動力電池450個,有軌電車架修6列,費用2220萬元。 | 市交通局 市交通集團 | 張其龍 83669598 許加勝 83950780 |
11 | 推進淘汰國Ⅲ及以下排放標準柴油貨車約950輛。 | 市生態環境局市公安局 | 方 娟 83637021 高 原 83127120 | |
12 | 農業農村 | 報廢聯合收割機200臺(套)、插秧機50臺(套)。 | 市農業農村局 | 孫 榮 83606234 |
13 | 農業農村 | 改造提升老舊設施棚室0.5萬畝,實施10個規模養殖場設施設備提檔升級,實施1.2萬畝池塘標準化改造,改造智能綠色產地烘干中心5個。 | 市農業農村局 | 孫 榮 83606234 |
14 | 教育 | 更新置換高校、職業院校(含技工院校)先進教育教學與實習實訓設備、科研儀器設備和中小學實驗室儀器設備、信息化教學設備8000臺(套)。 | 市教育局、各省屬和市屬院校 | 楊繼超 83661262 |
15 | 文旅 | 更新觀光、游樂、演藝、智能等設施設備2臺(套)。 | 市文廣旅游局 | 趙延考 83668556 |
16 | 醫療衛生 | 力爭更新醫療裝備65臺(套),信息化設施更新2250臺。 | 市衛健委 | 廖善兵 80831671 |
二、實施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 | ||||
17 | 車輛 | 回收報廢汽車約1.2萬輛。 | 市商務局 | 江 峰 83900639 |
18 | 力爭限額以上汽車銷售企業新增數增長5%以上。 | |||
19 | 力爭全市新能源汽車登記注冊量占比達31%。 | 市公安局 | 高 原 83127120 | |
20 | 淮安境內國省干線公路服務區充電設施覆蓋比例達80%。 | 市交通局 | 張其龍 83669598 | |
21 | 家電產品 | 更新家電(含電冰箱、洗衣機、空調、電視等)40萬臺。 | 市商務局 | 袁鋒軍83900367 |
三、實施回收循環利用行動 | ||||
22 | 資源回收 | 再生資源回收企業備案數超450家、綜合分揀中心數量1-2個。 | 市商務局 | 謝祖平 83654032 |
23 | 廢舊家電回收量較2023年增長5%以上、達142萬臺。 | |||
24 | 循環利用 | 培育廢舊家電等再生資源企業1-2家,謀劃布局一批汽車、家電、電器電子、動力電池、新能源設備拆解和循環利用產業基地、骨干企業。 | 市商務局 市發改委 | 謝祖平 83654032 李琪琳 83605507 |
四、保障措施 | ||||
25 | 加強組織領導 | 市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建立工作協調推進機制。市各有關部門和單位強化協同配合,分行業、分領域制定實操措施和任務清單,逐步完善“1+N”政策體系。各縣區要建立相應工作機制,推動各項任務落實落細。 | 市各有關部門和單位、各縣區 | 李琪琳 83605507 |
26 | 加大財政政策 支持力度 | 市級財政設立消費品以舊換新專項資金,縣區配套制定消費品以舊換新促進政策和實施細則,強化財政資金全過程、全鏈條、全方位監管。 | 市財政局 市商務局 各縣區 | 王宇航83168096 袁鋒軍83900367 |
27 | 加強要素保障 | 加大用地、用能、環境容量等要素保障力度,對符合條件的項目依法依規給予用地指標保障,符合市級用地計劃支持條件的項目,在市級用地計劃安排時優先予以支持。 | 市資規局 市發改委 市生態環境局 | 李 青 89000855 李琪琳 83605507 陳 蕾 83671505 |
28 | 加強創新支撐 | 每年組織實施市級技術創新導向計劃項目50個以上,列入省新技術新產品推廣應用目錄的企業新技術新產品20個以上,引導企業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 市科技局 市工信局 | 胡月坤 83932067 陳麗華 83750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