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新聞資訊 專題專欄 淮安市推進美麗淮安建設專題 工作動態
作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近年來,金湖縣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牢把握“高水平保護是高質量發展重要支撐”深刻內涵,圍繞制度創新、系統治理、價值轉化,積極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徑,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為指引,書寫出動人的水韻篇章。
制度筑基,織密高水平保護體系網。金湖縣將“縱深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列為重點任務,進一步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綠色低碳發展機制。圍繞綠色發展,該縣設置“紅綠燈”項目審批機制,并將此作為項目準入的硬標尺:“綠燈”項目快速審批、“黃燈”項目有條件穩妥審批、“紅燈”項目堅決一票否決,主動前移項目準入關口,推動審批把關提速增效,提升項目服務質效,目前已累計否決重污染億元以上項目20多個。該縣還先后實施大興中心河活水、城西河活水等工程,持續推動河湖景色從“一時美”向“時時美”轉變。今年以來,該縣已投資700萬元實施8條農村生態河道整治,讓22.3公里河道重煥生機。
系統治理,打好生態修復協同戰。金湖縣出臺的“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實施方案,共明確106項建設任務,包括創新水生蔬菜無廢產業模式等,推進荷藕及相關水產品深加工,爭取生產端全量化利用,實現產業生態化,減少水生蔬菜加工廢棄物產生。呂良鎮試點推進水體空間收復戰,累計治理鎮級以上河道32條共138.6公里,收回被違法侵占水體空間面積941畝。通過建立“平臺公司+村集體+農戶”空間開發利用機制,利用收回空間種植經濟作物,每年為村集體增收34.7萬元。在2025年度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工程孫集小流域綜合治理項目中,共防治水土流失面積8平方公里,通過河道疏浚、草皮護坡和241公頃耕地秸稈還田措施,構建起系統化防護網絡。攻堅戰解決突出問題,協同戰實現長效治理。當垃圾分類亭在131個行政村全域覆蓋,當危險廢物智能監管企業從30余家增至150余家,一場覆蓋生活污水、工業廢水、農業源污染和固廢處置的全域、全要素協同治理實踐,讓“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在金湖落地生根、結出碩果。
價值轉化,激活生態資源新動能。金湖以“生態+”戰略不斷開辟發展新賽道。圍繞“水韻”特色打造全域旅游,整合利用水資源優勢,建成水上森林景區、荷花蕩景區、十里果林、金綠源鄉野莊園、全域旅游綠道等特色旅游區;將老渡口改造為休閑好去處,成為人們賞湖景的最佳場所,今年春節期間,最高日客流量達2000人;荷花蕩景區缸荷藝術與非遺展演相得益彰,荷藕產業貫通一二三產業,形成年產值超35億元的全產業鏈。更深刻的變革發生在產業領域,金湖縣將生態優勢轉化為招商優勢,水鄉特色成為吸引精密制造企業的獨特籌碼。2025年上半年新引進項目中,90%契合主導產業方向。中重科技投資14.6億元建成的軋機制造基地,從簽約到投產僅用18個月。金湖縣將生態“高顏值”有效轉化為經濟“高價值”,有力詮釋了“高水平保護是高質量發展重要支撐”的深刻內涵。